美国人工智能监管格局正经历一场戏剧性的变迁。曾被视为可能统一战线的联邦“暂停令”意外落马,这不仅改写了人工智能治理的路线图,更将监管的接力棒彻底交到了各州手中,引发了一场可以被称为“州级监管淘金潮”的景象。
原本,一项备受关注的、由美国众议院提出的联邦条款,旨在实施长达十年的州级人工智能监管“暂停”(或称“临时禁令”),其意图显然是为了避免出现各州法律碎片化的局面,从而为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宽松和统一的环境。支持者认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标准将更有利于创新和商业的跨州运营。然而,这项提议在参议院遭遇阻力,最终在联邦预算案的协商过程中被移除。这一结果标志着联邦层面通过设定统一“禁令”来规范州级行动的努力暂告失败,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人工智能监管的重心将牢牢锁定在州层面。
联邦立法的缺位迅速催化了州层面的监管活动。数据显示,仅在2025年,全美五十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无一例外地都提出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立法动议,其中超过半数已经转化为实际法律。这种前所未有的立法活跃度,折射出各州政府对于人工智能潜在风险的普遍关切和积极应对姿态。与宽泛的联邦提议不同,许多州法案显得更为具体和务实,它们往往聚焦于人工智能应用的特定领域和可能产生的具体危害,例如算法歧视导致的保险定价不公、AI合成内容引发的性剥削问题,或是利用人工智能进行选民欺诈等。这种针对特定“危害理论”的监管方式,不仅更容易赢得公众支持,也使得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缓解措施和合规要求成为可能。
对于美国的企业而言,联邦暂停令的流产并非带来解脱,而是引入了新的复杂性。原本寄希望于联邦层面的统一管理能简化合规流程,现在却不得不面对一个由五十多个不同法律拼凑而成的复杂迷宫。每个州都有可能出台独特的人工智能定义、适用范围和合规要求,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法律遵从难度和运营成本。法律专家警告称,这种“巴尔干化”的监管环境可能会阻碍州际贸易的效率,甚至削弱美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的整体实力。企业需要持续投入资源,密切监控各州的立法动态,及时调整其人工智能的开发和部署策略,以确保符合各地千差万别的规定。
展望未来,尽管联邦层面的全面统一监管短期内难以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联邦政府将对人工智能治理完全撒手不管。两党在人工智能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共识依然存在,未来的联邦行动可能更侧重于这些特定议题,而非试图以“暂停令”的方式干预州权。然而,眼前最紧迫的现实是,州级监管浪潮已经势不可挡,并且将持续深化。企业必须认识到,“狂野西部”式的人工智能发展时代正在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需要精细 navigating 的州法时代。人工智能治理的未来图景,很可能是在州级先行先试、累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联邦与州之间更有效的协同模式。
最终,联邦暂停令的夭折与其说是人工智能监管的停顿,不如说是其演进道路上的一次关键转向。它强迫所有参与者——立法者、企业、技术开发者乃至普通民众——正视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复杂挑战,并以一种更加分布式和多元化的方式来寻找答案。州级立法者以各自的方式探索底线和边界,他们的实践将为未来的全国性讨论提供宝贵的案例和经验。这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社会实验,其结果将深远地影响美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与负责任应用。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有效防范风险,如何在州级差异中寻求某种程度的协调,这些仍然是摆在所有人面前,需要持续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